◆多方渠道细了解,警惕促销大噱头
因家居建材装饰行业具有“低关注高参与”的特征,专业性较强。消费者没有需求很少关注,而一旦参与其中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家具及建材时,就需要通过网络、亲友、论坛等多方途径去了解。促销噱头就是家装业主其中最大的困惑之一。
以下是专家总结的几大促销噱头,可以作为参考。第一,“全场X折起”。首先业主要了解“X折”产品的品类。如果优惠的范围很小,种类又很有限,那么这样的促销意义不大。第二,“全年最低价”。的确有一些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拉拢新顾客、回馈老主顾。但对于多年才购买一次家具或建材的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很难分辨这是否是商家承诺的真实性。第三,定金上的猫腻。很多商家在都会规定若要享有宣传所称的优惠,首先要交一定额度的定金。至于能不能返款,具体能够返多少还得看消费者购买的主材,而且定金交付后无法要回的案例也屡见不鲜。第四,抢购价。抢购价着实让人心动,但多有数量或时间的限制,若量少时间又短,算不上是真正实惠。因此,在看到上述的种种促销时,心动了也别急着行动,不妨多获取一些信息再做决定。
◆不要轻信低预算,事先约定防加价
某位专业的监理告诉记者,在业内装修合同超出预算是很一般情况的,毕竟增加项目是必须征得业主的同意才做的。但是现在,顾客被很多的小装修公司利用低报价来吸引顾客,而在预算的时候,常常将一些必做的项目忽略掉,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业主就算不同意也不行。所以业主们在与装修公司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注明不能漏项,要将全部的预算包含在装修合同内。
专家对此提出建议,仔细查看装修项目是否已全部纳入预算,签订合同时图纸跟预算要一致。将项目尽量细化,注明单项和单价,以防发生纠纷。如必要时可在合同的预算清单中约定:在设计方案微调的情况下,允许实际用料与预算有X%的偏差,超过该范围拒绝付款。
◆家装建材多留意,避免价格潜规则
但建材商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一波又一波的原料涨价潮不断冲击着利润空间,而消费者的钱袋却是越捂越紧。峻厉的市场在考验企业经营能力的同时,也考验着企业的诚信度。遗憾的是,总有一些建材经营者与装饰企业不把精力放在增强自身竞争力上,而是绞尽脑汁,不断地想出些或者违法或者虽不违法却也不“阳光”的新招来“对付”消费者。近期出现在家装市场的几种新陷阱,在此给广大读者提个醒:生意难做了,不良企业的损招更多了,要小心啊。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建材产品“鱼龙混杂”,消费者用肉眼很难分辨,所以一些颇具规模的家装公司愿意“挺身而出”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信得过的品牌建材产品,而且统一完善的售后保障也将成为家装公司自身服务的增长点。同时,由于“出货量”大,建材商势必会给家装公司一个非常合适的价格,这种低于市场价格的品牌建材又成为家装公司吸引消费者的法宝之一。
◆草签合同要不得,全面细节把好关
一些商家为逃税漏税或规避责任,往往以一纸收据打发消费者,或者仅提供条款极为简单模糊的合同。在家具卖场内购买家具,买卖合同文本后面除了买卖双方签字外,还应有卖场加盖的认证章。这是证明交易在卖场合规进行、卖场负有监督管理义务的重要凭证,对后期因质量服务问题进行维权有意义重大。
专家提醒,购买家具要有合同意识,一定要审慎对待合同,对产品质量、交付期限、售后服务、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要详细约定。在签订的具体合同中,经销商往往只简单地著名商品名称、规格、型号以及价格,而很少注明违约后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导致消费者在后期维权中,在经销商追责问题上没有有效依据。因此,有必要将可能预期到的问题都明确约定。
◆证据材料得保全,售后服务有保障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要将厂家的口头承诺落实到书面,并保存好相关的合同、收据、发货单、售后服务单据等证据,之后若出现纠纷,才有据可依。宣传是重要证据之一。消费者可以保留网站宣传页、店内宣传彩页等,看其产品与行为是否与宣传相符,有没有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如家具的使用说明书。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应主动要求商家出具正规家具说明书。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如果说明书上的执行标准编号、生产日期的概述、家具有害物质释放量等信息与实际不符,可以作为维权证据留存。
专家提醒,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可与商家协商解决,进而向卖场、团购网站、消费者协会求助,最后还可以需求法律途径解决。